台南物語---歷史的、文化的、生活的故事

Tainan Story---History, Culture, Life

西港故事--許忠信說台南

由於西拉雅人不甚航海,佳里蕭壟社南邊之「西港仔」應是漢人來以後才建港。....更多

關廟故事--許忠信說台南

關廟於荷蘭時期,荷蘭人即已在新光里(嗊哩)建荷蘭陂儲存灌溉水。....更多

倒風內海與蔴荳港時代麻豆故事--許忠信說台南

倒風內海的位置約在今日北門,鹽水南,學甲東與北,佳里東,麻豆北,下營,新營西。....更多

楠西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楠西區舊屬茄拔社,位處大武壟盆地北邊,四週環山。因位於楠梓仙溪之西,所以,日本時代大正9(1920)年設楠西庄,正式使用「楠西」兩字。....更多

仁德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仁德區在荷蘭時期(1624-1661)有四地被稱為「二贊行」、「上港崗」、「中港崗」及「中洲仔」,且此四地名都為閩南人漢語發音。....更多

鹽水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1621年之前,鹽水ㄧ帶為西拉雅族居地。據明史雞龍山條記載,戚繼光於嘉靖42(1563)年破海寇後云,「忽中國漁船從魍港漂至,遂往來通販以爲常」。....更多

白河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平埔族原住民哆囉嘓社在荷蘭時期(1624-1661)之原居地以東山區為主,擴及白河區之白水溪與六重溪交會處附近,以前稱店仔口的地方。。....更多

北門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北門區曾經因曬鹽與漁業而興旺,近年由於曬鹽與近海漁業盛況不比從前,所以,轉型為近海養殖為主,包括蚵、蝦類與石斑魚的養殖。。....更多

學甲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學甲為古蕭壟半島頂部,倒風內海由學甲北側及東側南下下營及麻豆,因此,麻豆有個地名叫海埔,至今虱目魚養殖聞名,本為溪北重鎮。....更多

下營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下營街區在明鄭時期(1661-1683)為海墘營是營盤田,明鄭軍隊在此開墾,發展程度全下營區最高,入清代以後,茅港尾發展超過下營里區域。....更多

六甲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六甲區有二甲、三甲、四甲、五甲、六甲與七甲等地名,相傳爲陳永華参軍招募墾殖之地,其中成為里名者有二甲、六甲與七甲三里名。....更多

歸仁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在荷蘭時代(1624-1661),歸仁區原為西拉雅族新港社的社域。今歸仁區歸仁里舊名即是「社內」,使用閩南語「社內」乃因荷時已引漢人來歸仁「舊社口」開墾種稻米或甘蔗。....更多

新化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新化過去移民過程中,較早到者多選擇到溪流沿岸或有水泉的地方,例如知母義,頂山腳,下甲,英仔甲與三舍甲等荷蘭上半期開發地。較晚到達者即不得不屈就較乾旱的的區....更多

官田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官田區名之「官田」一般認為乃原稱「官佃」,緣荷蘭時期(1624-1661)的公有地稱王田,不許私有,明鄭時期(1661-1683)改王田為「官田」,授予文武官員招募佃農開墾,形成漢人墾區,故稱「官佃」....更多

東山故事---許忠信說台南

東山區最熱鬧的街道為中興路,因此,其被稱為「街仔」。中興路最北端稱為「街頭」又稱「頂頭」,即碧軒寺一帶。其中段稱為「中街仔」。「街尾」則位於中興路與南100縣道交接處....更多

Style Switcher

12 Predefined Color Skins Top Bar Color Layout Style Patterns for Boxed Version